英文流行語「triggered / triggering」是什麼意思?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英文流行語「triggered / triggering」是什麼意思?

Hi everyone! 我是英文庫的Ashley👩‍💻~
你有沒有聽過 “I’m triggered.“這句話,然後疑惑地抓抓鼻子,不知道講的那個人想表達什麼?或是看到網友的發文前面寫著 “This post discusses triggering topics.” ,可是想不透這句話的用意?🤔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美國近幾年使用度很高卻也很有爭議的流行語 triggered 和 triggering。我來跟大家介紹這兩個詞的意思、用法和起源故事,順便解釋為什麼他們在美國政壇會引起如此激烈的討論。Let’s go!

2

Triggered、triggering 中文意思

Triggered 和 triggering 分別是動詞 trigger 的過去和現在分詞,皆有「觸發的引發的」意思。不過當成流行語的時候,triggered 特別指被某件事「冒犯到傷害到」,換句話說,就是某個東西引發了一個人的負面情緒。

大多時候,triggered 是用來形容情緒被觸發的那個人,而令人反感的那樣事物則可用 triggering 來形容。光這樣講是不是有點模糊呢?讓我們直接看例句吧!

Triggered 可以這樣用:

After being in a car accident last year, he’s easily triggered by loud bangs.
自從去年他出車禍之後,聽到大聲的碰撞聲會引起他負面的情緒。

Could you stop describing that violent and graphic scene from the movie? I’m triggered.
你可不可以不要描述電影裡血腥暴力的畫面?我覺得被冒犯到了。

Triggering 的用法包括:

Warning: the following video could be triggering for victims of domestic abuse.
警告:接下來的影片可能會對家暴受害者造成不適。

A: I haven’t seen you in a long time. You’ve gained a lot of weight!
B: Your comments are so triggering.
A: 我好久沒看到你,你的體重變重好多喔!
B: 你的言論好傷人,我被你冒犯到了。

Triggered、triggering 起源

原本 triggered 是來自醫學術語 trauma trigger,也就是會讓患者或受害人回想起創傷的因子。例如有過溺水經驗的人,看見游泳池、大海或是別人溺水的畫面,很有可能會觸發痛苦的記憶,身體也會隨之出現不適的反應。這也是為什麼創傷症候群 (PTSD) 的患者常會特意避開跟創傷有關的人事物。

大概在 90 年代末期,有些專門討論女性議題的網路社團為了保護創傷受害者,避免他們受到二次性傷害,開始鼓勵成員們在論及嚴肅話題(例如:飲食障礙症、性侵、家暴等等)的貼文前面加上 trigger warning 「創傷觸發」的警告。後來 trigger warning 也從少數的女性主題討論版,擴大到各種社群平台,包括 Twitter、Tumblr 和 Facebook。在這些平台上,trigger warning 常會被簡寫為 TW。

歌手 Halsey 在推文前面加上飲食失調的 trigger warning。

看在網路上有這種內容警示的潛在規則,美國大學生在 2010-2015 年也開始要求校方跟進。這些學生們認為,要是課程內容或是課堂讀物會談到敏感的話題,教授就必須事先告知學生,讓他們可以選擇避開某些書籍和避免參與課堂討論。雖然學生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多數的大學教職人員認為 trigger warning 會威脅到學術的自由。到最後,這些大學並沒有應學生的要求實施 trigger warning 的政策。

1

校園裡沒有 trigger warning,不過在校園外的場合還是能看到類似 trigger warning 的標語。例如說,近幾年倫敦知名的 Shakespeare’s Globe 劇院在節目演出之前會出現 content guidance ,所謂的「內容指引」。儘管名稱不同,但它的用意跟 trigger warning 是一樣的!像在 《凱撒大帝》這齣劇開演前,劇院會藉著 content guidance 警告觀眾接下來會出現戰爭和血腥的畫面,如果不能接受的觀眾請自行迴避。在其他的藝術空間和文化場合上,也可以感受到部分歐美社會對 trigger warning 的重視。

Triggered、triggering 網路用語

也許就是因為 trigger warning 漸漸滲入了生活的各個角落,有些人開始流行把 trigger 當作是「引起負面情緒」的同義詞。不論那個人有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創傷,也不管事情的嚴重性,只要有樣東西讓他感覺感到不舒服,對他來說,都是場 triggering 的經驗、都可以說自己被 triggered 到。有些網友是認真地在用這個詞,也有些人完全純屬開玩笑,還有認真和諷刺參半的用法。

I’m very vulnerable right now, so your hurtful words are very triggering.
我現在情緒脆弱,所以你傷人的言論讓我很不舒服。

Everyone should be triggered by pineapples on pizzas.
大家應該都要被鳳梨披薩冒犯到。

I’m triggered by the sound of someone walking into the study room while I’m studying.
當我在讀書的時候,我會被別人走進讀書室的聲音激怒。

Triggered 、 triggering 爭議

Triggered 和 trigger warning 的政治鬥爭

Triggered 和 triggering 在這幾年政治兩極化的環境下成了美國保守派和進步派人士互相攻擊的彈藥。這種趨勢尤其在 2016 川普當選後十分明顯,因為川普的發言和舉動常常激怒反川派的網友和媒體人士,所以川普的支持者常常會以 you guys are so easily triggered 這句話譏笑進步派容易被芝麻小事給惹毛。後來進步派也學著反罵保守派,笑他們才是一群容易爆氣的人。

Triggered 這個詞的負面化除了是過度的濫用的後果之外,也跟 trigger warning 本身的爭議很有關係。許多站在保守陣營的人認為如果 trigger warning 變成社會常態的話,那大家在發言前都得先自我審查,這對言論自由將造成很大的威脅。還有,在什麼話題或事物都有可能冒犯到他人的情況下,trigger warning 的底線在哪裡?

Trigger warning 能不能幫助受害者?

有媒體人士和學者同樣也反對 trigger warning,但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因為有科學報告指出在文章內容前面加上 trigger warning 並不會減輕受害者的焦慮。甚至心裡學家發現 trigger warning 會加強創傷倖存者跟創傷的連結,反而妨礙到他們痊癒的過程。所以這又是 trigger warning 的爭議裡需要好好考慮的一點。

該不該淘汰 triggered 這個流行語?

看在現在 trigger warning 的爭議連連, triggered 變成政治侮辱和自我嘲諷的語詞,就有人建議說應該要把 triggered 和 triggering 淘汰掉,畢竟它早就失去原本專門形容創傷觸發的含義。除此之外,現在許多人隨意地用這些詞,是否不夠尊重創傷受害者?但如果把 triggered 這個字也列如了 trigger warning 的名單裡,那是不是也有威脅到言論自由的嫌疑呢?感覺這類的問題就算有再多的爭論,仍舊很難達到共識。

That’s all for now!

呼~今天對 triggered 和 triggering 的解釋就到此為止。沒想到這些詞的背後有著那麼複雜的故事 👀 希望你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有更理解國外輿論對 trigger warning 不同的立場及觀點!

如果你對這類的文章還有興趣的話,推薦給你:
👉【政治術語英文】SJW, Snowflake等是什麼意思?
👉【政治正確英文】PC (Political Correctness) 是什麼意思?
👉英文網路用詞「simp」是什麼意思?來搞懂!
👉【政治術語英文】alt-right, GOP, bipartisan 等是什麼意思?

以後遇到不懂的英文流行語,或是有其他跟英文相關的問題,記得回英文庫逛逛喔~See you all next time!

Ashley

不折不扣的語言愛好者,我相信用精湛、優美的文字來表達自我是世界上最接近超能力的事情。生活中大約有50%的時間盯著螢幕閃爍的游標,其他則花在蒐集故事、解拼圖,還有說服其他人加入語言學習的行列。